释义 |
`1`纠1`2`(1) 糾 jiū (2) 缠绕 [wind] 其笠伊纠。――《诗·周颂·良耜》 何异纠纆。――《汉书·贾谊传》。注:“绞也。” 青纶竞纠。――郭璞《江赋》 纠思心以为纕兮。――《楚辞·悲风歌》。注:“戾也。” 横厉纠纷。――《后汉书·刘琨传》。注:“乱貌。” 福与祸如纠缠。――《鶡冠子》 (3) 又如:纠蓼(互相牵引);纠结(连结);纠纠(缠绕的样子);纠曲(纠结盘曲) (4) 纠集;集结 [gather;collect] 纠合宗族于成周。――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 收离糺散。――《后汉书·荀彧传》。注:“合也。” 纠合俊杰披奸猖。――王安石《开元行》 (5) 又如:纠办(收集,备办);纠合(联络,联合);纠勒(聚集统率);纠会(会合);纠约(纠合约集) (6) 矫正 [rectify] 以纠邦国。――《周礼·大司马》。注:“犹正也。” 慢则纠之以猛。――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 纠之以政。――《左传》 (7) 又如:纠劾(审查,弹劾);纠举(纠正举发);纠谬(纠正错误);纠绳(纠正惩处);纠错(纠正错误) (8) 督察 [supervise] 以五刑纠万民。――《周礼·大司寇》 凡宫之纠禁。――《周礼·小宰》 贪利纠譑之名。――《荀子·富国》 (9) 又如:纠弹(纠察弹劾);纠案(检举监察);纠发(纠察举发);纠逖(督察惩治) (10) 检举 [accuse] 纠之以政。――《左传·昭公六年》。注:“举也。” 恐见纠擿。――《明史》 访缉纠诘。――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 (11) 又如:纠拾(揭发检举);纠问(纠举问罪);纠发(举发);纠慝(惩处邪恶);纠驳(纠举驳正) (12) 拧 [twist]。如:纠他的脸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