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`1`言1`2`yán (1) 话,言语,口语。又特指怨言、谤言 [speech;spoken language] 父母之言。――《诗·郑风·将仲子》又 诸兄之言。 口之宣言也,善败于是乎兴。――《国语·周语上》 感斯人言,是夕始觉有迁谪意。――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序 王如其言。――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 未尝有言。――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 思其言。 是何言。――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 (2) 又如:言能践行(说到做到);言语高低(指说话没分寸,冲撞别人);言差语错(言语冲撞或口舌之争);言言善果(多说劝人行善的话,必有好处);言同勒石(喻指说的话深刻而珍贵,如同刻石);言词(用语言表达的词汇或词句);言不尽意(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);言不愿行(言语和行为不相符合);言语妙天下(言语精妙,天下没有人比得上);言听谋决(说的话听从照办);言废(说的话不被采纳);言简义丰(语言简练,含意丰富);言与心违(言语与心意相违背);言智(言语的才智);言无伦次(言语杂乱无章) (3) 言论;见解;意见 [opinion on public affairs] 如何昊天?辟言不信。――《诗·小雅·雨无止》 言无二贵,法无两适,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。――《韩非子》 (4) 又如:言扬行举(根据德行和声名来选择人才);言金(珍贵的言论);言之成理(言论能自成系统而有文理);言中无物(言论空洞而无实际内容) (5) 言辞;辞令;辞章 [one's words;language appropriate to the occasion;poetry and prose] 无乃非盟载之言,以阙君德;而执事不利焉。――《左传》 (6) 又如:言外(言辞本身以外的意思);言使(使者。使者主要在传达言辞,故称言使);言泉(言辞滔滔不绝,如泉水般涌出。比喻口辩敏捷,言语通畅);言多必失(言辞过多,必定发生差错) (7) 政令;号令 [government decree;order] 有不祭则修意,有不祀则修言。――《国语·周语》。韦昭注:“言,号令也。” (8) 又如:言语(命令;指示);言文(法律条文);言文刻深(法律条文严峻刻薄);言出法随(命令一下达,就依法考核、赏罚) (9) 誓言;盟辞;约言 [oath;pledge;promise] 初既与余成言兮,后悔遁而有他。――《楚辞》 史载笔,士载言。――《礼记》。郑玄注:“言,谓会同盟要之辞。” (10) 又如:言约(口头言语为约定);言瑞(信言) (11) 建议;主意;计策 [proposal;idea;plan] 我言为服,勿以为笑。――《诗·大雅》 (12) 又如:言责(进言的职责) (13) 学说;主张 [theory;view;position] “杨朱、墨翟之言盈天下。天下之言,不归杨则归墨。”――《孟子》 (14) 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[character;word] 凡六百一十六言,命曰《琵琶行》。――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序 (15) 又如:五言诗;七言诗 (16) 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[sentence] 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“思无邪。”――《论语》 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?――《史记》 (17) 又如:一言为定;片言九鼎 (18) 著作 [writings;works] 焚百家之言,以愚黔首。――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 (19) 又如:言对(文体的一种) (20) 姓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