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`1`辟`2`bì (1) 通“避”。回避,躲避 [avoid] 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。――《周礼·掌交》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,是以皆止。――《左传·庄公九年》 子曰:贤者辟世,其次辟地,其次辟色,其次辟言。――《论语·宪问》 行辟人可也。――《孟子》 不辟死伤。――《荀子·荣辱》 文王之所辟(后作“避”)风雨也。――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 高祖尝(曾经)辟吏。――《史记·张丞相列传》 (2) 又如:辟邪(避免或驱除邪恶) (3) 征召来授予官职 [appoint to an official position] 举孝廉,不行,连辟公府,不就。――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 另见 pì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