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`1`经1`2`(1) 經 jīng (2) (古字为“巠”。形声。从糸(mì),表示与线丝有关,巠声。本义:织物的纵线,与“纬”相对) (3) 同本义 [warp] 经,织也。――《说文》。按,从丝为经,衡丝为纬,凡织,经静而纬动。 经,经纬以成缯帛也。――《玉篇》 毋失经纪。――《礼记·月令》 经正而后纬成。――刘勰《文心雕龙》 (4) 又如:经布(来回穿梭织布) (5) 南北纵贯的道路或土地 [longitude] 凡地东西为纬,南北为经。――《大戴礼记·易本命》 国中九经九纬。――《考工记·匠人》 (6) 又如:经途(南北向的道路);经涂(南北向的道路) (7) 常道。指常行的义理、准则、法制 [principle] 经,常也。――《广雅》 拂经。――《易·颐》 武之美经也。――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 王之大经也。――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。疏:“经者,纲纪之言也。” 经也者,常也;权也者,达经也。――柳宗元《断刑论》 (8) 又如:经权(原则与权宜);经榜(旧时为死者做法事时张贴的榜文);经事(经典规定的常道) (9) 经典 [classics] (10) 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 五经何谓?谓易、尚书、诗、礼、春秋也。――《白虎通·五经》 鲁叟谈五经,白发死章句。――李白《嘲鲁儒》 辛苦遭逢起一经。――宋·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 治经为博士。――《资治通鉴·汉纪》 执经叩问。――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 先生授经。――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 (11) 又如:《道德经》;《十三经》;诵经;引经注典;博古通经 (12) 特指宗教典籍。如:《佛经》;《圣经》;《古兰经》;经纸(写佛经的黄纸);经堂(佛堂);经资(僧道为人诵经得到的钱);经折(折装的佛经小本或用以记事的小本子);经偈(佛经和偈子) (13) 指某一学科的专门著作。如:《山海经》;《水经》;《茶经》 (14) 月经 [menses;menstruation]。如:痛经;经前;经后;调经;经水;经信(妇女月经) (15) 中医称经脉,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[channels] 技经肯綮。――《庄子·养生主》 (16) 又如:经穴;经络 (17) 中国古代图书目录四部(经、史、子、集)分类法中指儒家经典及小学(文学、音韵、训诂)方面的书 [Confucianist classics] 诸子及经史。――明·顾炎武《复庵记》 (18) 中国古地名 [Jing town]。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东北 (19) 通“径”。小路,途径 [footpath;road]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,隆礼次之。――《荀子·劝学》 邪心胜则事经绝,事经绝则祸难生。――《韩非子·解老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