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`1`介`2`jiè (1)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身上穿着铠甲形。中间是人,两边的四点象联在一起的铠甲片。本义:铠甲。一种用来防身的武器) (2) 同本义 [armor] 驷介旁旁。――《诗·郑风·清人》 舍尔介狄。――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 其虫介。――《淮南子·脩务》 急则用介胄之士。――《史记·老庄甲韩列传》 (3) 又如:介士(穿着甲胄的兵士);介卒(甲兵);介胄(铠甲与头盔、披甲戴盔);介人(武士,甲士);介马(披甲的战马) (4) 疆界;界限。后作“界” [bound] 介,画也。――《说文》。按,八者分也。从人者,取人身之左右以见意。 无此疆尔界。――《诗·周颂·思文》。陆德明释文:“界”作“介。” 所得神书百七十卷,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。――《后汉书》 (5) 传宾主之言的人。古时主有傧相迎宾,宾有随从通传叫介 [usherer] 诸侯相见,卿为介。――《荀子·大略》 (6) 又如:介绍;介宾(宾客,贵宾;古代行乡饮酒礼时辅佐宾客的人) (7) 指有甲壳的虫类或水族 [shell;scale]。如:介潭(传说中的介甲虫。为介类的先祖);介鳞(传说中的海生动物。夏食而冬蛰,为鱼鳖类的祖先) (8) 节操;独特之行 [virgin] 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。――《孟子》 (9) 戏曲术语。南戏、传奇剧本里关于动作、表情、效果等的舞台指示。如坐、笑、见面以及鸡鸣、犬吠等 [jie]。如:笑介;见介;鸡鸣介;犬吠介 (10) [语]∶介词的省称 [preposition] (11) 姓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