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`1`故`2`gù 〈名〉 (1) (形声。从攴(pū),古声。从“攴”,取役使之意。本义:缘故,原因) (2) 同本义 [cause;reason] 故,使为之也。――《说文》 又明于忧患与故。――《易·系辞传》 则是无故。――《礼记·礼运》 夫有其故。――《国语·楚语》 既克,公问其故。――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 扶苏以数谏故,上使外将兵。――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 广行取胡儿弓,射杀追骑,以故得脱。――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 (3) 又如:借故(托故。借口某种原因);无故(没有缘故) (4) 事;事情 [thing] 昭伯问家故,尽对。――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 敢问天道乎,抑人故也?―《国语·周语下》 教、孝景固袭掌故,未遑讲试。――《史记·龟策传》 (5) 又如:细故(细小而值不得计较的事情);掌故(历史上的人物事迹、制度沿革等) (6) 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[accident] 国有故。――《周礼·天官·宫正》 乡园多故,不能不动客子之愁。――明·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 (7) 又如:故端(事故;事端);变故(灾难;意外发生的事情);事故(意外的损失或灾祸) (8) 旧识;旧交 [old friend] 君安与项伯有故?――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(9) 又如:一见如故;故贵(旧交与贵人);故义(故交旧友);旧故(旧交);亲故(亲戚故旧) (10) 特指旧法、旧典、成例 [outmoded conventions] 变化齐一,不主故常。――《庄子·天运》 是时,宣帝循武帝故事,招名儒俟材置左右。――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 (11) 又如:蹈常袭故;故典(典故);故语(典故成语);故祀(按惯例举行的祭祀);故套(陈规俗套) (12) 先,祖先 [ancestors]。如:故训(先代留下的法则。古训);故业(指祖上传下的基业);故家(世代仕宦之家;世家大族);故墓(祖先的墓地) (13) 旧的事物 [the stale] 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――《论语·为政》 (14) 又如:吐故纳新 (15) 通“诂”(gǔ)。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[explain archaic or dialectal words in current language] 训故举大谊而已。――《汉书·儒林传》 并作周官解故。――《后汉书·贾逵传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