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`1`格2`2`gé (1) (形声。从木,各声。本义:树木的长枝条) (2) 同本义 [long branch] 格,木长貌。――《说文》。徐锴系传:“亦谓树高长枝为格。” 夭娇枝格,偃蹇杪颠。――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 角者,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。――《史记·律书》 草树混淆,枝格相交。――北周·庾信《小园赋》 (3) 引申为格子 [shelf] 格,椸架也。――《一切经音义》引苍颉 共其牛牲之互。――《周礼·地官·牛人》。注:“互,若今屠家县肉格。” 窗格上有火燃处。――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 每韵为一帖,木格贮之 (4) 又如:五格的书架;格眼(格子和窟窿);格子眼(窗孔);格目(项目);格的(箭靶) (5) 栅栏 [railings;bars;boom] 连云列战格,飞鸟不能逾。――杜甫《潼关吏》 (6) 又如:战格(作战时防御的栅栏) (7) 法式;标准;规格 [law;standard;specifications]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。――《礼记·缁衣》 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――清·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 武德二年,颁新格(特指法律条文)五十三条。――《旧唐书·刑法志》 (8) 又如:格范(典范;标准);格尺(标准);格令(法令);格法(成法,法度);格条(法令条文);格样(标准式样;模样) (9) 条例;制度 [regulations;systems]。如:格目(表册);格制(格局体制);格例(规则条例) (10) 品格;格调 [character;style]。如:人格(人的道德品质);别具一格(另有一种风格);格量(品格气量);格韵(格调气韵);格业(品格功业) (11) 箭靶子 [target] 夫射,仪度不得,则格的不中。――《淮南子·兵略》 (12) 又如:格的(箭靶中心) (13) 博戏名 [a kind of game]。如: 格五(古代博戏名。棋类) (14) 表明某词在一定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意义关系的屈折变化形式(如主格、 宾格、 所有格) [case] (15) 通“茖”。茖葱。山葱 [scallion;onion] 桂荏、凫葵,格韮菹于。――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 (16) 通“落”(luò)。村落 [village] 置伯格长,以牧司奸盗贼。――《史记·酷吏王温舒传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