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`1`干`2`gān (2) (形声。从乙(表示向上),倝(gàn)声。①本义:天。②引申义: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,与“湿”相对) (3) 同引申义 [dry] 方将被发而干。――《庄子·田子方》 剖其中,干若败絮。――刘基《卖柑者言》 干东土。――《吕氏春秋·爱类》 外强中干。――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 然而旱干水溢。――《孟子·尽心下》 床头屋漏无干处,雨脚如麻未断绝。――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诗 (4) 又如:干冬(干燥少雨的冬季);干荒(干旱);干烘茶(采摘后不经过揉制而直接烘干的茶叶);干堆(干柴堆。比喻色迷之人) (5) 枯竭 [exhausted] 予贸得其一,剖之,如有烟扑口鼻,视其中,则干若败絮。――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 (6) 又如:干蛋(方言。穷光蛋);干竭(枯竭) (7) 干亲。谓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结认的亲戚关系 [adopted] 赵氏干娘,高皇(明太祖朱元璋)义父之妻也。――明·文林《琅琊漫抄》 (8) 又如:干爷(义父);干大(方言。干爹,义父);干老子(干爹);干生子(干儿子);干达达(干爹,义父) (9) 形容声音干涩嘶哑 [dry and coarse]。如:干哑(干涩嘶哑) |